2016年肾脏病领域学科进展一
编者按
在过去的年,肾脏病学在临床医学内科学领域是一个相对“年轻”的学科,中国的肾脏病学已经走过了近40余年的漫长道路,现代肾脏病学科逐渐细化,衍生出一系列亚专业学科,如血液净化学科、肾小球疾病学科、血管通路学科以及CKD-MBD学科,等等。学科建设的细化,能够好的将肾脏病的诊断与及治疗走向精准化。如今,在肾脏病发病机制、慢性肾脏病流行病学调查、原发与继发性肾病的诊治、肾脏替代治疗等方面都有深入研究,现将年度肾脏病领域学科进展总结如下。
1
慢性肾脏病防治
1.1我国慢性肾脏病的流行趋势发生改变
糖尿病是导致全球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而在发展中国家,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是肾小球肾炎。近期,我国研究人员在《NEJM》期刊发表文章称,随着糖尿病发生率的增加,糖尿病已成为我国慢性肾脏病的主要原因,其流行率高于肾小球肾炎导致的慢性肾脏病。
1.2空气污染增加肾脏病风险
空气污染已然成为我国诸多城市面临的严重问题,不仅可损害呼吸系统还可损害心血管。今年6月份,南方医科大学的侯凡凡院士在《JASN》期刊发表研究称,长期暴露于PM2.5的环境中还可增加膜性肾病风险。
1.3质子泵抑制剂可增加肾脏疾病风险
质子泵抑制剂(PPIs)是临床常用药。但《JAMAInternalMedicine》期刊发表的最新研究报道,服用质子泵抑制剂的患者,发生肾脏病事件的风险比约为1.45。质子泵抑制剂与慢性肾脏疾病的风险增加相关,可诱发慢性肾功能不全。
1.4二甲双胍可安全用于CKD患者
因二甲双胍可增加肾功能不全者乳酸性酸中毒(血乳酸水平升高,可危及生命)风险,一直以来肾功能不全者都禁止使用二甲双胍。但年4月和10月,FDA和欧盟相继更新二甲双胍药品标签,扩大二甲双胍适应证,宣布其可安全用于轻、中度肾功能损伤患者。用药建议:(1)服用二甲双胍前应检测患者估计肾小球滤过率(eGFR);(2)eGFR30ml/minute/1.73m2,禁止使用二甲双胍;(3)eGFR30-45ml/minute/1.73m2者避免使用二甲双胍;(4)服用二甲双胍者,至少每年检测一次eGFR。肾损害风险增加者,如老人,应增加检测次数;(5)服用二甲双胍后eGFR低于45ml/minute/1.73m2者,应评估继续治疗的好处和风险。eGFR低于30ml/minute/1.73m2者应停药;(6)eGFR30-60ml/minute/1.73m2,有肝病史,酒精中毒史,或心脏衰竭史,需进行碘造影者或动脉碘化造影者,碘造影前应停止服用二甲双胍。造影后应重新评估48小时eGFR。肾功能稳定后再开始服用二甲双胍。
1.5肾性贫血新型治疗药:Roxadustat
肾性贫血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在中国,仍存在患病率高,治疗率低,达标率低的问题。在中国等欠发达地区,受医保政策及家庭收入的影响,问题尤为严重。此外,慢性肾脏病患者以及国内肾脏科部分专科医生对肾性贫血的危害理解不够深刻,更多的白癜风治疗专家北京治疗白癜风技术哪家好
- 上一篇文章: 警惕肾脏病盯上年轻人
- 下一篇文章: DDS病理解析之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