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
一直以来,传染病发生的三个条件已深结人心。然而,现实的情况是:传染源就在易感动物体内,平时也没有出现问题,发不发病好像是由病原微生物的菌毒类型、数量和毒力决定的,可事实呢?
应激——百病之源
现代畜禽业生产水平较高,饲养密度极大,鸡只承受各种应激的能力反而较差,由应激而造成的隐形损失极大。因而,饲养高产品种控制应激的意义更加重大。 应激是机体受到环境不良应激源刺激而发生的一系列神经及内分泌性、非特异性全身反应或紧张状态的统称。为克服不良环境刺激的危害,动物适当分泌肾上腺皮质激素促进机体产生抵抗应激的能量,使机体战胜应激并保持体内各种平衡。 1、应激的三个阶段
1.1警戒期:食欲减退 1.2抵抗期:采食量增加,增重停止(肾上腺素分泌增加——持续强应激) 1.3疲劳期:生产性能降低,发病甚至死亡(肾功能障碍——肾上腺素分泌减少) 2、应激的种类 2.1气侯性应激(高温高湿、寒冷贼风、温差过大、夏暑秋换季等,尤其是高温高湿静风和低温高湿贼风危害巨大) 2.2营养性应激(缺水,采食不足,突然改变饲喂次数,配方不合理。) 2.3生理性应激(生长过快、产蛋高峰期、性成熟) 2.4疾病性应激(传染病、免疫抑制病、条件致病菌) 2.5物理性应激(抓鸡、断喙、投药、分群转群、搬迁运输、免疫注射、拥挤踩踏) 2.6群居性应激(大群体高密度) 2.7环境应激(强光、通风不良、空气混浊,有害气体浓度过高,灰尘及病原微生物多,不注重喷雾消毒和通风换气。) 2.8心理性应激(异常声响、惊吓、突然穿戴鲜艳衣服、突换光源颜色、粗暴管理) 3、应激的主要危害管理不当引起的应激是疾病暴发的诱因和导火索。“如果一个养殖场发生传染病,一定有细节失误、管理粗放存在;疾病造成的损失80%是人为所致”。 3.1影响生长:鸡体发育不良,育成率及均匀度降低; 3.2影响生产:蛋重减轻,蛋内容物稀薄,软壳蛋增加,破蛋率增加; 3.3影响繁殖性能:降低产蛋率、受精率、孵化率;热应激影响精子的生成,受精率及孵化率下降; 3.4降低饲料报酬,动物营养不良,影响肉质:应激时机体对多种维生素、氨基酸等营养的要求增多;而应激使动物的采食量下降,摄入的各种营养素——氨基酸、维生素、微量元素减少。易导致维生素、氨基酸缺乏使机体营养不良,免疫力下降。 3.5导致鸡群免疫力、抗病力下降而诱发疾病:如大肠杆菌、支原体等常在病原菌,无应激因素一般是不会发生的。
3.6应激破坏机体的动态平衡:破坏生理心理平衡、破坏体液酸碱平衡、破坏病原微生物侵袭与机体抵抗水平的平衡、破坏肠道有益菌和有害菌的生态平衡。
3.7应激时动物机体会产生大量的代谢中间产物、大量废物、毒素等,并积聚体内损害内脏器官,引起肝、肾肿大,功能下降。 4、应激对机体的影响 4.1影响内分泌系统:肾上腺髓质、皮质激素超量分泌,使机体新陈代谢发生逆转,导致抗病力下降。 4.2影响血液循环系统:心跳呼吸加快,从而影响生理代谢,采食量、饮水量变化,导致肌肉合成和脂肪沉积减缓 4.3影响免疫系统:抑制机体免疫器官和淋巴组织的蛋白质合成,造成动物胸腺(产生T细胞)、法氏囊(产生B细胞)等免疫器官的萎缩或肿大。体液免疫、细胞免疫下降,导致免疫失败,传染病的爆发造成巨大损失。
①肾上腺素分泌增加,使血中淋巴细胞减少; ②应激反应使免疫器官严重萎缩; ③蛋白质分解代谢增强,用于产生免疫球蛋白的原料相对较少,抗体形成减少。
5、抗应激措施
5.1改善环境,加强饲养管理。
有效控制禽舍“小气候”;制定严格有序的操作规程;供给营养平衡的饲料并定时定量饲喂;选择高效、应激小的疫苗,严格按照免疫程序进行免疫;选择广效、长效、高效、无毒、无刺激性、无腐蚀性的优质消毒剂,做好严格的带鸡消毒工作,特别是饮水消毒和喷雾消毒;注意消毒用水的数量及温度;选择合适的消毒时间,防止因消毒引起的畜禽应激。
5.2改善动物体内环境。
一是在长途运输、转群、炎热、缺水、拥挤前后及时补充充足干净的饮水和电解多维;
二是采食量下降、热应激、饲料品质差、营养不平衡时,补充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适当补充微量元素;
三是免疫前后、疾病发生时补充能提高机体合成免疫蛋白能力的多种氨基酸、多种维生素,添加免疫增强剂以提高动物机体免疫力、抗病力,促使抗体水平的快速提高和机体迅速康复。
四是脱水、疫病、用药等强烈应激引起动物肝肾肿大、功能下降、代谢废物积聚体内时,添加保肝护肾、利尿解毒剂,消除肝肾肿大,改善体内环境;
五是用药及水样便、下痢发生时添加能促进药物吸收,降低药物毒性,降低药物使用量及使用频率,促使肠道中水分的吸收,能明显改善粪便形状的特殊物质;
六是添加生血补血剂,促进血液的携氧能力及新陈代谢,促进机体的免疫机能与抗病能力。二、热应激
1、热应激的产生
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新陈代谢速度增加20-30%,就会出现生长抑制,大量饮水,喘息,产蛋减少,血液酸碱改变,家禽会尽一切努力保命。 2、热应激对免疫机能的危害 鸡体受热应激后,肾上腺皮质激素和交感神经的免疫修饰作用,通过脑对免疫功能的调控,机体免疫功能受到抑制。 脑内的淋巴因子、一些激素参与免疫功能的调节,以脑垂体为中心,经垂体—肾上腺途经进行调节-交感神经系统通过对脾脏、淋巴结、胸腺及骨髓等免疫组织器官的肾上腺能受体的作用,来直接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 高温降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淋巴细胞的数量,使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下降,显著妨碍了免疫器官的发育,降低胸腺、法氏囊和脾脏的相对重量。 热应激促使体内产生皮质酮和淋巴组织(胸腺、法氏囊)胞浆内的特异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进入胞核而改变某些酶活性并影响核酸活性,抑制自然杀伤细胞的活动、抑制抗体、淋巴细胞激活因子和T细胞生长因子的产生。
三、冷应激
冷应激通常是指家禽对突然温度下降(一般在10℃以上)的环境刺激或是长期处于低温环境下(4℃以下)所产生的一系列生理或病理反应,既有抗损伤反应的发生,也有病理损伤的出现,关键取决于应激反应的强弱和鸡对寒冷应激的适应性(或抵抗力)。
1.分类
①急性冷应激:指冷暴露时间从几十分钟到1天不等。
②慢性冷应激:指冷暴露时间从1天到几周不等。
2、影响冷应激产生的主要因素
①温度变化范围
当温度突然变化10℃以上时,蛋鸡就会产生冷应激,产生应激的程度与温度变化范围成正相关。
②绝对温度
鸡舍最适产蛋温度为18℃-23℃,最理想的温度为2l℃。当外界温度降到或低于4℃时.即可引起蛋鸡发生冷应激。
③风
风速是气温的决定因素之一,风速越大,热量散失就越快、越多,冷应激的反应也就越强。
④湿度
湿度也是气温的决定因素之一,蛋鸡比较适宜的湿度一般是50%-65%。
⑤饲料
当环境温度缓慢下降且仍保持在10℃以上时,蛋鸡的采食量会少量增加,但增加量不很大;当气温降低到10℃以下,饲料中能量不够、维生素和矿物质摄入不足时,就会产生较强的冷应激,易形成腹水等病理变化。 3.冷应激对雏鸡的危害
3.1鸡只扎堆、采食量下降 育雏前期舍温较低,雏鸡首先发生鸣叫。如果不采取措施,体温随之下降,特别是活动在地面上鸡只的体温下降会更快。为了取暖保温鸡只将会相互拥挤扎堆。鸡只扎堆在一起很少活动,严重影响鸡群的采食量,致使体增重减少,甚至挤压致死。
3.2诱发呼吸道病和腹水症
在冷应激条件下,鸡体受冷极易感冒,发生呼吸道疾病,引起病毒性感冒甚至禽流感。如果舍内低温,饲料利用率降低会致使鸡只摄入的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不足,极易形成腹水等病症。另外,低温时鸡会增加代谢功能来保持体温,这就需要消耗大量的氧气来增加代谢能,增加心脏负担,继而也会发展成腹水症。
3.3卵黄吸收不良
冷应激导致卵黄在腹腔内存留的时间延长,从而增加脐带发炎的机会。同时低温使雏鸡早期不能获得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而卵黄的吸收需要碳水化合物的参与,没有碳水化合物产生的能量来帮助卵黄吸收,就会出现卵黄吸收不良,雏鸡就不能获取良好的母源抗体。还会导致雏鸡腹肿、腹胀等病理变化。
3.4消化道疾病
冷应激下鸡采食的饲料积聚在嗉囊中,会逐渐变干发酵但不排入胃中。肌胃和腺胃一直会处于机械摩擦和消化液的分泌中,致使嗉囊、肌胃和腺胃的生理功能失调,从而出现消化道病症,同时由于无食物排入肠道,而胃液和消化酶的排入则会使肠黏膜严重脱落,引起肠道痉挛、脱水、腹泻等,甚至出现败血症。 3.5影响免疫功能
温度较低时,雏鸡俯卧在地不思觅食,既不能从消化中获得能量,也不能刺激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的发育,从而致使许多传染病(马立克、法氏囊、传支、球虫病等)免疫失败,导致传染病的发生,给鸡群带来危害。
实验证明:冷应激对机体的多种免疫细胞产生影响。它可以激活自然杀伤细胞,抑制呑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抑制T细胞的增殖,进而影响鸡只的细胞免疫水平,同时冷应激还可以刺激糖皮质激素的合成和释放,从而抑制B细胞向浆细胞转化,降低抗体生成,最终抑制体液免疫,导致免疫抑制。 3.6防止雏鸡冷应激的措施
①提前预温
在进鸡前,鸡活动区域的温度应达到29℃~33℃。如果在地面垫料养殖,垫料温度应达到39℃,预温时要不断翻动垫料,使上下垫料温度一致,避免下面垫料潮湿,因为垫料的温度决定着雏鸡的舒适程度。如果在网上饲养,最好在网上铺一层消过毒的纸张,可以避免鸡只腹部受凉,降低腹泻和诱发其他疾病的几率。
②提高舍温
防止发生消化道疾病的根本措施是提高舍温。原则上,前3天舍温保持在冬季30~33℃夏季33~36℃,以后每两天降1℃,4~5周时降至20~25℃即可。但生产中,根据实际情况平稳降温,注意弱小鸡只需要的温度较高,在阴雨天、免疫等前后应提供较高的温度,一般比正常时间提高2℃。
③做好保温工作
当外界气温开始降低时,就应注意保温和避免冷风入侵。同时在通风的小窗安装导流板,使冷空气与舍内上层的热空气混匀,避免冷空气对鸡群的刺激。注意在粪道口安装保温板,避免局部低温和贼风突袭。
④协调好通风和保温
冬季通风和保温是矛盾的,为了保温致使舍内的空气污浊不堪,有害气体浓度较大,危害鸡群健康,诱发呼吸道疾病。
⑤降低舍内湿度
湿度往往和温度结合起来对鸡群产生影响,在冷应激情况下,舍内湿度过大会使鸡群感觉到更加阴冷,产生的冷应激作用会更大。
⑥增加饲料营养
增加饲料能量原料比例、降低蛋白质含量、增加喂料量、保证氨基酸质量和数量等,可以促使鸡群有效地抵挡寒冷,利于维持体温和生产性能。在冷应激条件下,为了弥补饲料中的能量不足,在饲料中添加一定比例的油脂,既可以增加适口性、又可以帮着机体抵御冷应激,提高饲料利用率增加体重。
4.成鸡冷应激
低于7℃时,蛋鸡体重严重下降;若温度继续降低,蛋鸡将会停产,甚至死亡。在生产中,冷应激主要对生产性能和鸡只的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导致鸡群生长缓慢,饲料报酬降低,蛋鸡产蛋率明显下降,发病率高及死亡率高等问题。
4.1冷应激的防止措施
①做好鸡舍保温
建造标准化鸡舍,天气转冷后用塑料布密封风口和水帘系统,以免冷空气突然进入鸡舍造成冷应激。或在鸡舍通风口上安装空气导流板,使进入鸡舍的冷空气先与舍内热空气混合,减少冷空气对鸡体的刺激。
特别注意不能忽略出粪口的遮挡,避免造成局部低温区或通风短路;同时,鸡舍门需挂上棉门帘,以利于鸡舍保温。
②做好通风换气
协调好通风与保暖之间的矛盾,将防寒保温与通风换气有机地结合起来,及时排除滞留在鸡舍内的氨、硫化氢及二氧化碳等有害气体,换进新鲜空气,同时也要 ③防潮除湿
舍内湿度过大会降低羽毛的保温性,潮湿增加的风冷效应不利于鸡舍保温,因而冬季更应注意保持鸡舍干燥。可减少地面洒水,降低带鸡消毒用水量,经常检查饮水系统,以免淋湿鸡体,加大体热散发;及时清除舍内存留的鸡粪,减少鸡粪内水分蒸发造成舍内湿度的增加。必要时舍内放置生石灰可起到吸湿的作用,此外在外界气温适宜时加大换气量来降低舍内湿度。
④增加饲料营养
为使鸡群在冬季能有很好的抵挡寒冷的能力,应在饲料中增加高能饲料比例,适当降低蛋白质含量;也可适当增加喂料量。所以,冬季养鸡需要重点 要特别注意各种氨基酸的质量和数量。在特别寒冷的天气里,为了弥补常用饲料配比的能量不足,在日粮中酌情添加1%的油脂既能增加饲料的适口性,又能帮助鸡只有效抵抗寒冷,增加蛋重,提高饲料报酬。
维生素c在抗寒冷应激情况下起着重要作用,在冷应激下,机体内合成的维生素不能满足机体代谢的需要,补充一定量的维生素c可促进机体生长,提高产蛋量和蛋壳强度。四、秋冬季蛋鸡免疫应激
1、主要原因
①过夏鸡体损耗严重,体弱易病;②夏季炎热通风良好,不易发病多数鸡群疫苗免疫不及时或免疫后不应答;③夏季消化道损伤严重,且久治不愈;④夏季炎热,使用水帘降温或喷雾降温,易致高温高湿和饲料酸败,霉菌和霉菌毒素普遍,严重破坏机体;⑤入秋昼夜温差大,应激大,易受凉并感染H9等病原菌。
2、防御措施
①选择稳定、优质、高效的饲料,不要盲目更改饲料配方;②免疫疫苗尽量选在天气好的时候,减少免疫应激给鸡群带来的危害,确保鸡群能够建立起坚强的免疫保护屏障,保护鸡群有优异的生产成绩;③免疫前可以用球蛋白、黄芪多糖、甘草、Vc等提高机体免疫力;④免疫前做一次抗体检测也很有必要。
五、冬季产蛋鸡舍的管理
鸡舍的小气候对产蛋鸡的健康和生产力影响很大,尤其在冬季,应加强改善和创造良好的小气候条件,以保证产蛋鸡健康,预防疾病,并最大限度提高其生产性能。
1、温度
产蛋鸡舍适宜温度在13~23℃,最适宜温度是16℃~20℃,可采取封门封窗,设置挡风板,天棚加隔热材料,增大饲养密度,采用多层笼养等加强鸡舍保温,勿使舍温降至零度以下,防止水气凝结。
2、湿度
在保证舍温的前提下,保证舍内相对湿度为50%~60%。尽量减少舍内用水量,及时清除舍内粪便污水,保证通风系统良好,及时排出多余水汽。
3、气流
冬季,气流会降低舍温,增加机体散热量,加剧寒冷应激。若无气流,鸡舍内的有害气体和多余水汽不易排出,同样影响鸡群健康。鸡体周围气流速度以0.1m/秒~0.2m/秒为宜,最高不超过0.25m/秒,引入舍内的空气要均匀散布到舍内的各个部位,防止强弱不均和死角,防止直接吹向鸡体。
六、总结 1.只要有生命存在,就有应激,没有应激就意味着死亡。
2.病原微生物已成为动物机体内的常客,发不发病取决于存不存在应激因素,严不严重取决于应激源的多少(叠加应激)和应激强度的大小。
3.感染与发病之间都会有应激存在,‘应激是疾病发生的最重要因素’或者说‘应激是疾病发生的最重要的诱发因素’。 4.消除应激是不可能的,但减轻应激,尽量降低应激所带来的损失却是高效生产所必需的、也是可行的。 5.必须预知应激,并在应激发生前后及时投用提高抗应激的生理调解营养剂,方可达到高效,平稳,健康的养殖水平。
白癜风的治愈率高吗哪里医院治白癜风好- 上一篇文章: 技术分享蛋鸡痛风
- 下一篇文章: 肝脏肾脏脾生了病,身体发出哪些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