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病的虚实各有什么症状表现

时间:2024/2/22来源:肾病病因 作者:佚名 点击:

“腎病者,腹大脛腫,喘咳身重,寢汗出,憎風,虛則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樂,取其經,少陰太陽血者。”——《黃帝內經·臟氣法時論》

先来看原文∶“肾病者,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虚则胸中痛,大腹小腹痛,清厥意不乐,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这段话其实不难理解,也就是说肾病的症状主要是“腹大胫肿”,肚子大,小腿是水肿的,跟我们一般的对于肾病水液代谢出了问题的这种认知比较像。腹大说明有些积水。

再往后喘咳,就是气喘,还有咳嗽,身体沉重。“寝汗出”是什么意思呢?就是盗汗,寝就是睡觉的意思,那睡着了,睡着了之后出汗,这就是盗汗。憎风就是恶风的意思,就是怕风。这是实证。虚证的话就会出现“胸中痛,大腹小腹痛”,大腹指的是肚脐以上,小腹指的是肚脐以下。大小腹都疼,一会儿我们会讲,为什么会这样,一个是脾胃的问题,一个是肾气,丹田气不能上升,阳气不升。

“清厥”是指下肢厥冷,即从下往上逐渐感受到冷,先是脚冷,然后是脚腕冷,再是小腿冷,这种感觉是逆着往上走的,因此“清厥”指的是下肢的凉冷。而“意不乐”则表示心情闷闷不乐、不开心,这些都是肾气比较虚弱的表现。

治疗肾病的方法是通过少阴经和太阳经的经穴来进行治疗,具体的方法就是“取其经,少阴太阳血者”。对于症状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以通过刺血来进行治疗。虽然这一段文中提到的肾病描述比较简练,但其病机深奥。一般人认为肾病表现为腰酸腿软、乏力和生殖系统问题等,这些都是现代中医基础理论和内科学的内容。然而,在《黄帝内经·脏气法时论篇》中,重点讲述的是偏于经络的、动所生病的内容,与我们通常学习的肾虚表现有所不同,因此需要加以区别。

让我们深入探讨一下古代医家对于这段话的理解。在这段话中,古代医家提到了肾病的实证,即腹大胫肿、喘咳身重、寝汗出、憎风等症状。这些症状在现代医学中也被认为是肾病的常见表现之一。然而,很多人只知道肾虚,却不了解肾实证的概念。肾虚是指肾脏功能减退、肾精不足等病理状态,常见的有肾阴虚、肾阳虚、肾气虚、肾精虚、肾不纳气、心肾不交等等。这些病症都属于肾虚的范畴,但并不代表所有的肾病都是肾虚。相反,肾实证是指肾脏实质组织的病变,如肾炎、肾结石等,这些病症都是肾实证的表现。因此,对于肾病的治疗,必须根据病情的不同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对于肾虚的患者,应该采取滋补肾气、养阴补阳的方法,如中药补肾方、针灸、食疗等;而对于肾实证的患者,则需要采用清热解毒、利尿消肿的方法,如中药清热解毒方、药物治疗等。

一般老百姓可能不太理解,这里所说的肾实指的是邪气实。邪气可能会伤及五脏,包括肝、心、脾、肺和肾。之前我们讲到了肝、心、脾、肺的邪实,而这次我们要讲的是肾病中的邪实。邪气实的表现是什么呢?《素问直解》中有这样的注解:“水逆于下,故腹大胫肿。”这句话直接说明了“水逆于下”,因为肾主水,而邪气的主要表现是水邪。脾主土,邪气主要是土邪,也就是湿邪。心主火,邪气实证主要是火邪。肺主金,邪气实证主要是燥邪。肝主木,邪气实证主要是风邪。因此,风寒暑湿燥火等因素都会伤及肝、心、脾、肺、肾五脏,而水病则是水邪比较实的表现,对应的就是肾,所以叫做“水逆于下,腹大胫肿”。

肾是生气之源,奔气上迫,因此会引起喘咳。在古代,有一种症状叫做奔豚,即奔豚气往上逆,导致患者出现喘腹满的症状。随后,会出现“生阳之气,不周于身,故身重”的情况,即水邪侵犯身体,导致阳气郁结。阳气郁结后就无法输布于全身,从而导致身体沉重。许多患者会出现水肿症状,无论是肾病还是心脏病,都会导致身体沉重,行动迟缓,从而影响身体的灵活性。

总之,了解肾病的实证和虚证,对于正确诊断和治疗肾病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除了针对不同类型的肾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之外,患者们还需要注意自身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比如,要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避免熬夜和过度疲劳;要适当运动,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要遵循合理的饮食原则,尽量少吃盐、油、糖和高热量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和粗粮,同时还要注意补充足够的水分,保证身体的水分代谢正常。如果患者能够积极调整生活方式,配合医生的治疗,那么肾病的治疗效果将会更加显著,同时也能够预防疾病的复发和并发症的发生。总之,肾病是一种需要综合治疗的疾病,患者们需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同时也要注意自身的生活和饮食习惯,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防疾病的发生。



转载注明  http://www.scgyw.com/sbby/13990.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肾病综合征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