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肾病共存,过美好生活如此肾好人民
与尿毒症斗争六年,是什么样的心情?是绝望奔溃还是依然斗志昂扬?今年50出头的王平(化名)说:“我已经学会和它和平相处。”
刚刚过去的3月11日是第十六个世界肾脏日,今年的主题是“与肾病共存,过美好生活”。目前我国慢性肾脏病患者有上亿人,差不多每10个人就有1个慢性肾脏病患者,如诊治不当或不及时,容易导致尿毒症。罹患肾脏病,有的人深感不幸,甚至惶惶不可终日。也有人像王平一样,逐渐学会与疾病共存,慢慢适应了因此改变的人生。
“既然改变不了,那就与它和平共处”
一周两次、每次4小时的血液透析,已经成了王平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六年前刚确诊的时候,我完全不能接受自己是尿毒症这个事实。为什么是我得病?凭什么是我得病?一个人的时候,心里经常发出这样的疑问。”王平回忆道,“但是时间一长,发现自怨自怜没有丝毫帮助,如果我还想活下去,就必须坚强起来。”
于是,王平开始积极地配合治疗。首先是每周的血液透析,“一周要两次,一次要4小时,一开始觉得很麻烦,后来就习惯了,安排好工作,空出两个半天,不知不觉也已经坚持了6年。”
对于尿毒症患者而言,除了配合治疗,自我管理也相当重要。“饮食,一方面要注意成分,一方面要控制量。”王平告诉记者,尿毒症患者要限水,水分一旦摄入太多,透析时可能脱不下来,即使脱下来也可能引发一些问题,他一般控制在每天毫升左右。“从大杯大杯喝水,改成小口小口抿,即使是做完运动渴得不行,也要强行忍住,只喝一点点。”王平说,“另外还要限盐、限磷、限钾。现在任何食物放到我面前,我脑袋里马上就反应出它的成分,是不是我可以吃的,能吃多少。”
不知不觉,王平已经这样和尿毒症相处了六年,除了治疗,状态和常人无异。“和生病以前相比,现在的生活充满了各种限制,但是想开一点,这未尝不是另一种生活方式。”王平说,“治不好它,不意味着我败给了它。既然改变不了,那就与它和平共处,生活依然要继续。”
积极面对,“与肾病共存”
肾脏的个头不大,但绝对是我们身体里的“劳动模范”,不分昼夜地为人体净化血液,把人体中的毒素、代谢的废物、药物等都排出体外,维持人体的健康。肾脏也很脆弱,会因为炎症、缺血、免疫反应、高血压、高血糖、药物毒性等受到损伤,有些损伤是可逆的,有些却是无法挽回的。当肾损伤持续时间超过3个月,则可能引发不可逆的慢性肾脏病。肾脏病发展到终末期就是尿毒症。
“对于肾脏病患者,尤其是到了中、晚期,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其心态会直接影响预后和远期的生活质量。”医院肾内科副主任、副主任医师吴恒兰表示。“既来之,则安之”,与其终日焦虑、哀怨、愤世嫉俗,甚至与社会脱节,不如去坦然接受现实。心态也会影响病情的变化,积极面对疾病,逐渐学会与疾病共存,慢慢去适应因慢性肾脏病而改变的人生轨迹。更何况,随着医疗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研发的新药、新技术层出不穷,已经有很多的肾脏病患者因为得到积极有效的治疗而使病情得到控制。
吴恒兰介绍,对于尿毒症患者,透析是首先要面对的,目前可以选择的有血液透析和腹膜透析,医院进行,腹膜透析是一种较为缓和的居家透析的方式,是目前国家大力提倡的,也比血液透析的费用稍低一些,目前二者都能取得较好的透析质量。“当然,日常生活及生活质量总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我们医务人员会和患者一起携手、共同面对,患者调整心态,积极配合,我们选择合理的治疗方案,患者依然可以回归社会,拥有精彩人生。”吴恒兰说。
这些危险信号要注意
肾脏在人体内扮演着“净化工厂”的重要角色。近年来,慢性肾脏病发病率上升。由于起病隐匿,知晓率低,大部分患者往往在后期才确诊,对身体造成不可逆转的伤害。你了解你的肾吗?你知道如何及时发现、预防、延缓慢性肾脏病?
30岁左右的小陈从事IT行业,平时工作繁忙,多年不体检。近半年,他总是觉得头晕头胀,胃口不好且乏力。有一天,他突然呕吐得厉害,以为是消化道问题,医院一查,血肌酐μmol/L,是正常的十倍多,同时伴有高血压、高血钾和严重的贫血,直接转到肾内科进行腹膜透析治疗。
“肾脏病早期一般不容易发现,有些人会出现尿色加深、尿泡沫增多、水肿、乏力、腰痛、高血压、夜尿次数增多等不典型表现,但通常很容易被忽略。”吴恒兰表示,肾脏病的确诊需要尿液、血液化验及彩超检查,因此一定要重视定期体检,当发现蛋白尿、血尿和肾功能下降时,及时复查就诊。“被诊断为肾炎、肾病综合征或急性肾损伤,则还需进一步行肾穿刺活检来明确肾脏的病变以便给予及时的治疗。如果血肌酐超过正常值范围,意味着肾脏损失了超过一半的功能,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及时就诊,寻求肾脏专科医生的帮助。如果拖到终末期肾病再就诊,那么前面等着你的就只有透析或肾移植了。”
那么,平时生活中,我们怎么来保护肾脏呢?吴恒兰介绍,坚持中华医学会推荐的8项黄金法则,可降低患上肾脏病的风险。这8项原则分别是保持健康、合理运动;控制血糖;监测血压;健康饮食,保持体重(避免肥胖);保持充足的水分摄入;戒烟;不随意服用非处方药物(如:止痛药);如果有一个或多个高危因素,请定期检查自己的尿常规和肾功能。
本文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 上一篇文章: 肾病患者快注意到这个福利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