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治老年肾衰?

时间:2014-5-2来源:并发病症 作者:佚名 点击:

3、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

肾性高血压多数为容量依赖性,首先要减少血容量。尿毒症性心包炎应采用血透、出现心包填塞征象时应心包切开引流。心力衰竭的治疗与一般心力衰竭治疗相似,但疗效不满意。#p#分页标题#e#

3、必需氨基酸疗法

2、因慢性肾功能不全后,一些经肾脏排泄的药物会在体内蓄积,所以许多药物的剂量及用要时间都应有恰当的调整,特别是地高辛、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及转化酶抑制剂等药物的剂量和间隔期。

瘙痒可以应用皮肤润滑剂及紫外线照射治疗。

治老年肾衰二:对症治疗:

4、贫血的治疗

老年人和年轻人的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处理原则是相似,但慢性肾功能不全老年人仍有一些特殊的注意点,合理的饮食治疗方案是治疗慢性慢性肾功能不全的关键。

钙磷失衡可用活性维生素d3,0.25μg/d,在2—4周内增至0.5μg/d,可使空、回肠吸收该增加,加服碳酸钙,以降低血磷。当血钾≥6.5mmol/l,出现肌无力和心电图高钾反应时,应予10%葡萄糖酸20ml,缓慢静脉注射,必要时用5%碳酸氢纳100ml静注,也可用高糖25%或50%的葡萄糖静脉注射,同时皮下注射胰岛素6—12u。

5、离子的摄入

除水肿、高血压和少尿者要限制盐摄入外,一般不宜过严限盐。只要尿量每日超过1l,一般不须限制饮食中的钾。在氮质血症期,就应开始予低磷饮食,每不日超过600mg。

慢性肾功能不全并发贫血时,必须采取积极的治疗方案。缺铁性贫血的诊断要根据血清铁和血清铁蛋白的水平来确定,如有缺铁存在要补充铁剂,对于慢性肾功能不全时的非缺铁性贫血,可以注射雄激素,应用基因工程生产的红细胞生成素治疗肾衰贫血疗效显著,50—100u/kg体重、每周3次。当血红蛋白少于60g/l,则应小量多次输血。

在低钠饮食的,给予碳酸氢钠。二氧化碳结合力在13.5mmol/l以上时,则可口服碳酸氢纳1—6g,3/d;当二氧化碳结合力低于13.5mmol/ l,尤其伴有昏迷时,应静脉补碱,纠正酸中毒至二氧化碳结合力达17.1mmol/l便可。

摄入足量的糖类和脂肪以供给人体足够热量,减少蛋白的分解。

透析仍然是治疗尿毒症的主要手段,血液透析、腹膜透析及近来采用的血液滤过的方法都有效。但是透析治疗可以代替肾的排泄功能,不能代谢肾的分泌功能。老年人在心理上比年轻人更能接受长期的透析治疗,并从中获利良多。但是长期的透析治疗也给老年人带来许多不利,如促发和加剧骨病,加重营养不良,一过性脑缺血发作,脑血栓形成和脑出血。 在老年者,肾脏移植的应用也越来越常见,患者选择的标准往往取决于患者的全身情况以及肾外情况的严重程度,而不是年龄本身。

【温馨提醒】:

1、高热量饮食

低蛋白饮食可以防止尿素氮的升高,同时还有利于降低血磷和减轻酸中毒,因为高蛋白饮食常伴有磷及其他有机酸离子的摄入增加。但过分严格的控制蛋白质的摄入,则会发生营养不良。有人提倡老年慢性肾功能不全病人每日蛋白质的摄入量为0.6g/kg,(可满足机体生理的基本需要,又不至于发生营养不良。蛋白质摄入量宜根据肾小球滤过率(gfr)作适当调整,gfr为10—20ml/min者,用0.6g/kg?d;gfr大于20ml/min,可加5g/d,gfr少于5ml/min者,仅能摄入20g/d蛋白质。要求60%以上蛋白质必须是富含必需氨基酸的蛋白,如鸡蛋、瘦肉和牛奶。尽可能少食植物蛋白的植物,如花生、黄豆等含非必需氨基酸多事物。

6、神经精神和肌病的治疗

治老年肾衰的方法有哪些?如何治疗老年慢性肾衰竭?老年肾衰如何治疗?临床上关于老年肾衰的治疗主要包括一般治疗以及对症治疗两个方面,具体介绍如下:

充分的透析可改善神经精神和肌病的症状。活性维生素d3和红细胞生成素对肌病亦有效。

1、代谢性酸中毒治疗

治老年肾衰一:一般治疗方法:

4、限制蛋白饮食

5、瘙痒症的治疗

治老年肾衰需注意:老年人由于身体以及年龄的原因,在治疗上需要注意用药安全。另外急性慢性肾功能不全常常会发生在老年人身上,并且其发病诱因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建议老年慢性肾衰竭患者一定要早起发现,早治疗,更好的改善预后情况!

2、水、电解质失衡的治疗

治老年肾衰三:除去上述的治疗以外,西医对于肾衰的治疗常用的还有透析治疗以及肾脏移植!

如果gfr≤5ml/min,则每日蛋白摄入量减至20g,为防止和治疗营养不良症,故必须加用必需氨基酸,一般必需氨基酸用量为0.1—0.4g/kg·d。

白癜风治疗最好的医院

转载注明  http://www.scgyw.com/bfbz/62.html

首页|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广告合作| 隐私保护| 服务条款| 合作伙伴|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版权所有 肾病综合征 
Copyright 2012-2020 All Rights Reserved.